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

兒童節才藝表演20150331

充滿歡樂的一天
允文允武多才多藝的益民寶貝們
使出渾身解數,所有的表演充滿驚喜



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

益民國小之雜糧學堂~part5

夢田-益民之咱糧學堂___part5
104級任導師 陳秀鳳老師

 
經過了120天的等待,作物終於可以開始收成了!
奇怪的是,有的小麥仍然整株綠油油的,還沒法收。我想,就像孩子吧!
每個人的成長速度和成熟度都不相同。

將成熟的麥子剪下來,再拿回教室,教孩子們一顆一顆把種子拔下來。
忙了一節課,30幾株麥穗,總共剝了小小一盆,應該只夠做一個小麵包吧!

趁機教育農夫的辛勞及食物的得來不易,也是這次『食育』課程中,最重要的一環。
希望已在孩子心中,埋下一顆小小的種子!








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

課後照顧成果展

103學年度 第一學期 課後照顧成果展  
期末成果展-孩子們的作品,美不勝收,令人嘆為觀止!

本校課後照顧班提供多元課程,發展孩子多元興趣,藉由這次發表成果,我們看到孩子們繽紛多樣的創作,以及精彩活潑的英語歌謠表演,感謝老師們的用心讓孩子們擁有自我展現的舞台,期待孩子在如此快樂溫馨的學習殿堂中,自然而然擁有可以帶著走的能力。

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

夢田-益民之咱糧學堂___part4

夢田圓夢

104級任導師 陳秀鳳老師


時間過得真快,一忙完運動會,赫然發現,小麥抽穗了!蕎麥也開花了!
  前陣子被我移植的蕎麥,從奄奄一息到現在的生機蓬勃,讓我不禁感慨,任何生命都會找到自己找出口。








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

廣達 游於藝 校園同盟展開幕式

益民國小「廣達游於藝~臺中同盟展」藝術魔幻生畢卡索展校園巡迴展活動,於12月31日(星期三)上午7:50舉行開幕典禮。典禮由林佩珍老師帶領益民直笛隊小朋友,在悅耳動人的笛聲中優雅地開啟活動的序幕,接著是本校藝術小尖兵為來賓導覽畫作,透過孩子的眼睛來表達作品內涵,感謝林家卉組長和林琇敏組長不辭辛勞,犧牲課餘時間投入藝術小尖兵培訓工作,讓學生有更多學習機會,展現積極自信人文素養。
錢校長致詞時分享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藝術,詹校長致詞時特別感謝廣達文教基金會將藝術帶入校園,提昇學生生活內涵及文化素養,落實藝術人文教育的扎根,將豐厚的文化資源透過基金會之研究轉化,以複製品的方式帶進學校,透過學校課程統整教學、社區合作共構多元文化終身學習整合平台。同時,提升教師創意教學,鼓勵孩子主動學習分享、激發創意思考及提升口語表達能力。

翁子國小詹文成校長與錢得龍校長,仔細聆聽藝術小尖兵導覽
本次展覽自1231日起至114日止,展覽期間邀請鄰近國中小師生和社區人士前來欣賞,透過整合學校和社區共同參與活動,教學資源共享讓展覽活動發揮最大的效益。

20141230外師Jennifer入班教學

益民國小推動國際教育政策,藉由教育國際化的過程,
發展具備本土情懷的國際教育,透過外師入班教學
增加互動交流,讓學生具備國際素養發展全球競合力。



Jennifer入班教學,孩子們熱情參與


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

科普教育融入各項教學及活動

科普教育融入各項教學及活動,打開科學探索之道

大里區益民國小丁子評主任‧
臺中市教育電子報 第43期--推廣科普教育 2014-12-10
新聞圖片
爆米花課程 錢得龍校長親臨指導
QRCode
何謂科普教育
  「科普教育」從字面上來理解,指的應該是科學普及的學習活動。也就是說透過各種活動或形式,將科學的技術、知識、思想和方法等,廣泛地推廣到各個階層,當然也包括學生族群,以提高人們對科學的認識,進而改善人們的生活。
  國小階段是教育的啟蒙時期,也適合科普教育的推廣。只要透過適當的方式,許多高深的科學理論,也可以採用淺顯的方式,透過閱讀、表演、操作、模擬、實驗……等,讓國小學生可以理解各種科學知識及技能,並進而啟發學童的科學知能,擴展科技學習領域,為培養未來的科學人才,先做準備。

科普教育推動
  本校在推廣科普教育的計畫中,首先以融入各領域教學為主,並配合各項比賽活動,以期在正常的學習活動中,以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,讓學生養成吸收科學知識與技能的習慣,增進科學知能。
  一、科普教育融入生活課程:
  在學校的生活課程中,不乏許多與科學相關的課程,很容易可以做為科普教育推動的機會。本校藉由課程的安排,提供學生實地操作,在遊戲中學習,從學習中增進知識。例如:低年級吹泡泡、童玩、爆米花等課程,本校均安排實際的體驗活動。
  吹泡泡的活動,讓學生利用各種不同的器具,製作不同形狀與大小的泡泡。為了成功製作出泡泡,學生必須掌控泡泡水的多寡、力道的大小;製造出泡泡後,可以觀察泡泡的色彩,泡泡受風力影響飄動的方向;泡泡水的調製,也能認識溶液的調合比例。
  童玩的活動,除了提供學生體驗傳統古老的遊戲智慧外,藉由童玩製作過程中,運用到橡皮筋的彈力、風車轉動運用的風力、紙飛機飛行所靠的空氣浮力,均可以讓學生從日常遊戲中,體驗自然界各種力量的運用。
  爆米花的活動,更是學生所喜愛的課程,把日常生活中「食」的秘密,藉由爆米花的製作,讓學生了解物質受熱膨脹的科學原理,並藉由此活動,教導學生對熱的認識與體驗。
  二、科普教育融入閱讀活動:
  本校中、高年級的自然課程,會請學生利用圖書室資源,或上網查閱相關課程主題,除了針對課程內容讓學生可以加深加廣的學習外,也藉由廣泛的閱讀與資料蒐集活動,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科學知能的技術。
  除此之外,利用本學期圖書室新增4部多媒體PC,資訊組也將各項自然科學影音資料分類整理,藉由影音閱讀的方式,提升科普教育推廣之效果。
  三、參與各項科學競賽:
  本校高年級的學生,經由前四年科普教育的陶治,已具有基本的科學素養。再經由專任教師針對有興趣的學生進行挑選,參加各種科學教育競賽或成果展示。
  這幾年,曾以天燈為主題,運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,模擬熱氣球升空的操作;也曾以氧化作用為主題,參加科學展覽;並積極參加科學創意競賽,帶領學生們從積木工具的創作中,實際探索各項機械運作原理。

科普教育的展望
  科普教育,是一種終身學習的活動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科學,科學也不能遠離人們的生活。唯有讓科普教育,不斷的藉由日常生活的經驗來推廣,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科學普及化的目標才能達成。
  未來,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,科普教育的推動,不僅只在知識的傳遞,更在科學知能的提升。期盼科普教育的推展,能促進科技的創發,打開科學探索之道,以持續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。